首页 >> 热点 >>精彩县区 >>洋县 >> 【乡村振兴】深山里的“土专家”刘建武
详细内容

【乡村振兴】深山里的“土专家”刘建武

时间:2022-04-19     作者:李刚 申东昕 张鑫【转载】   来自:洋县发布
文章内容

“2021年8月,我从南京务工返乡,听说这里招人,我就来了。在这里我每天能挣80元,还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觉得挺好的……”3月21日,陕西洋县溢水镇新溢兴农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岭底村香菇基地里,正在采摘香菇的白玲侠说。


这个香菇基地,地处陕西洋县北部的深山里,占地30余亩,吸纳了当地60多名村民务工,年产值300多万元。一个深山里的小村庄能培育出这样一个好产业,村里人说多亏了刘建武。

刘建武自小在陕西洋县溢水镇岭底村长大。今年50多岁的他,虽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却是个名副其实的“土专家”。2005年,一位来自湖北省遂州市的技术专家在岭底村搞椴木香菇种植,刘建武看在眼里,动了心思,跟着专家一边学习,一边自己种植,开启了他的香菇产业之梦。两年下来,由于未掌握关键技术,他赔了个精光。随后他又着手袋料香菇栽培,刚开始自己不会制菌种,只能靠买菌种进行试种,结果再次以失败告终。

2014年,他不顾家人反对,承包了10亩土地,再次点燃香菇产业梦。为了寻求技术,他揣上务工挣的3000元钱去东北求教。回家后,刘建武从培育香菇菌种入手,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2016年底,经过近两年的研究培育,他种植的袋料香菇达到20万袋。

2018年,刘建武多方筹措资金60多万元,建起了洋县建武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将自己生产的26万袋香菇菌种以成本价销售给岭底村扶贫互助合作社,并坚持定期到村上的基地为村民们指导袋料刺孔、挂袋、催芽、浇水等技术,还主动为村上农户托管袋料香菇12万袋,并吸纳10余户农户到合作社务工,让村民们依托他的菌种发展产业脱贫致富。

今年65岁的白胜奎,家住岭底村三组,老伴体弱多病,曾经是村里的贫困户。“老刘不仅产业搞得好,还是个热心肠,自己富起来,还不忘拉大家一把,我们家就是在他的帮助下,靠种植香菇一步一步走上脱贫路的。”白胜奎说,如今他家已盖起了二层小楼房,还买了小汽车。

“2020年,为了扩大规模,在好政策的带动下,我积极申请了苏陕协作资金200万元,加上邻近的桂峰村、波溪村等投入集体资金100万元,注册成立了新溢兴农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目前,公司种植和代管袋料香菇120万袋、椴木香菇5000余架,总产值约1100万元,中药材种植230亩,产值在400万元左右。”刘建武介绍。

如今,在溢水镇西河村,占地40亩的食用菌大棚内,30亩羊肚菌和700余架椴木香菇长势喜人,“这是今年我们按照镇乡村产业振兴规划,由村民合力投资建设的食用菌基地,初步估算产值在80万元左右。”西河村党支部书记白文发介绍说。

“今年,溢水镇以新溢兴农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为引领,鼓励引导辖区有意愿、有基础的群众,在刘建武的带领下扩大规模,辐射带动溢水镇13个村搞好产业发展,逐步形成食用菌、中药材齐头发展的乡村产业振兴良好局面。”溢水镇镇长屈婷说。



返回顶部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