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精彩县区 >>南郑区 >> 南郑做大做强“五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详细内容

南郑做大做强“五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23-04-22     作者:陈杰 赵菁 张杰【转载】   来自:南郑发布
文章内容

近年来,南郑区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进一步弘扬传统技艺,形成产业集群,推动“指间工艺”转化为“振兴力量”。

黄官镇是有名的藤编之乡,近年来,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汉中藤编”这块金字招牌,通过“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群众做强做大藤编产业,让脱贫群众持续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在南郑区黄官镇良顺匠心藤编的厂房里,村民们正在编织藤椅,气钉枪“哒哒”声伴随着村民们的欢声笑语,奏响了乡村振兴的“美妙音符”。由于藤编技术简单、上手快、劳动强度小,不限年龄、低投入、高产出、适应人群广、带动性强,符合农民生活习惯,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欢迎。

黄官社区的宋秀丽原来在外地打零工,由于没有技术,工作不稳定,一年前藤条车间建立后,她通过技术培训,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收入来源有了保障,同时能照顾家庭。

“这个比较自由,把孩子也照管了,把家也照管了,收入也还可以,每个月也能多收入1000多块钱,我觉得挺好的。”宋秀丽高兴的告诉记者。

南郑区在藤编产业发展过程中,创新“传承人+培训班+小庭院+合作社”产业模式,通过园区产业聚集、庭院自主加工、企业订单带动、电商助力销售,做大做强藤编产业。为了让传统产品插上现代电子商务的“翅膀”,良顺匠心藤编组建电子商务团队,现已在多个电商平台开设16个店铺,并建立线下体验店。

良顺匠心藤编公司工作人员蒋天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经在京东、天猫、淘宝、拼多多建立了旗舰店,每天的订单加起来有2、3千件,一天的销售额也有5万元左右,因为销量的不断上涨,每天都需要去农户家中收一些扇编、棕编、竹编等手工制品,订单量的上涨也带动了周边农户收入的增长。

在南郑,藤编并非唯一的手工编织技艺,藤编的发展壮大,也带动了全区扇编、棕编、竹编、手工艺编织的蓬勃发展,截至目前,南郑“五编”产业辐射带动6个镇近4000名群众增收,其中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384人,户年均增收1万余元;特色产品远销欧洲等地,年均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

以非遗文化为核心的“五编”产业,成为了群众增收致富、乡村振兴的一条主要途经。村民们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聪明的才智,赋能乡村,为产业振兴提供了动力。



返回顶部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