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内容
四川成都一名女子称 在入职前一天 被HR提醒是骗子公司别来 咋回事? 当事人孙女士介绍称 自己的简历上传在求职软件上 一家没有投过简历的公司HR 加上自己的联系方式 介绍岗位邀请面试 根据该女子晒出的聊天记录来看 其应聘的工作岗位为行政人事岗 实习期待遇为3800元的底薪 以及300到1000元/人的个人提成 实习期为1个月 转正之后底薪变为4800元 该岗位10点上班,5点下班 周末双休 该女子面试通过后与HR约定 三天后到岗 结果在入职前一天 又收到HR消息 称该公司是骗子公司 自己已经跑路了 网友纷纷感慨 “良心HR” “也算是幸运” 当前 正值高校毕业生求职高峰期 教育部4月20日发布信息 提醒同学们 认真了解常见的就业陷阱 并做到“五防三要” 避免踩“坑” 教育部指出 求职中要提高防范意识 “五防”主动避开陷阱 ↓↓↓ 一防黑中介 “黑中介”是指非法机构以介绍工作为名,向求职者收取高额中介费,却找借口拖延或直接不履行合同。凡是在求职中遇到此类情况,应立即求助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或公安机关,拒绝支付相关费用。 二防乱收费 “乱收费”是指用人单位或中介机构以用工为名收取报名费、体检费、培训费、押金、岗位稳定金、资料审核费、服装费等费用,再以各种理由拒绝毕业生入职或中途辞退。凡是在求职中遇到此类情况,要谨慎应对,拒绝支付入职前要求缴纳的各种非法费用。 三防培训贷 “培训贷”是指某些机构以高薪就业为诱饵,向毕业生承诺培训后包就业,但须借贷支付培训费。个别公司人员甚至手把手教如何使用贷款软件。凡是在求职中遇到此类情况,切忌轻率借贷支付相关费用,要核实招聘企业的工商注册、企业信用等信息。 四防付费实习 “付费实习”是指某些机构向毕业生承诺提供高薪行业实习岗位,但毕业生须缴纳相关服务费用。凡是在求职中遇到此类情况,不轻信无任何要求且薪资待遇异常高的招聘信息,拒绝支付相关费用。 五防非法传销 “非法传销”是指组织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其以购买商品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中,存在所谓“校园创业”的视频账号,吸引大学生付费加盟,实为不断发展下线,收取费用。凡是在求职中遇到组织者收取入门费,让参与者通过层层发展人员而获取报酬的,应立即远离。一旦发现可疑情况或者被骗,立即拨打110报警。 此外,教育部还提醒 求职安全 要牢记“三要”秘笈 ↓↓↓ 一要增强求职安全意识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就业指导和安全教育课程,增强识别就业“陷阱”的意识与能力,不走所谓的“求职捷径”。 二要使用正规求职渠道 毕业生可通过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高校就业网站、国聘平台等国家有关部门、地方和高校的校园招聘等正规途径获取就业信息。 三要运用法律维护就业权益 了解学习就业有关法律知识,学会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如在求职中确有遇到侵害本人合法权益情况,要积极收集并留存有关证据,及时向学校求助或向公安机关报案。 小编温馨提醒 找工作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分辨哦 祝大家都能找到心仪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