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内容
夏至过后,与四川省相邻、地处巴山腹地的巴山镇石坝子村的半山腰上,一派繁忙景象,苍翠欲滴的山峦间,葵花逐渐盛开,在这里的数字乡村石坝子车厘子采摘园内,村民们正忙着给套种的向日葵除草、起垄。 巴山镇石坝子村村民在平整土地 近日,记者随同“用勤劳双手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宁强推进农旅融合”主题采访活动走进石坝子村,此地虽山势陡峭、两山夹一沟,但从山上到山下,产业特色明显,山上峰峦峻峭、白云环绕,山下的坝子上,一排排淫羊藿良种繁育大棚鳞次栉比,各类中药材种植示范园区映入眼帘。 石坝子村中药材种植基地 “近年来,石坝子村紧抓中国电信乡村振兴帮扶互联网进村的有利契机,精心打造智慧农业、观光农业,目前车厘子产业园长势良好,通过监控探头,保障产品质量,套种的向日葵开花后会吸引更多游客。”石坝子村党支部书记介绍道,村里环境好,地理落差大,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过去农户种养以自给自足为主,规模小、种类杂、销路差;近年来,通过县、镇两级帮助整合资源,因地制宜,采用“村集体运营分红+土地租金+入园务工”等多种增收运转方式,吸纳村里年龄偏大的半劳力在家门口增收,农户自己发展的零散产业还能实现订单回购,真正实现了农户用勤劳双手在家门口致富。 中药材淫羊藿长势良好 该村在壮大产业的同时拓宽销路,鼓励本村返乡青年直播带货,展现这里的特色美景和农特产品,让石坝子村成为有名的“网红村”。 行至山脚下的石坝子村委会附近的汉中秦巴珍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真正诠释了巴山镇“秦巴无闲草,遍地皆灵药”之说。走进公司院内的大棚里,喷水、温控等设施一应俱全,满院都是各种中药材,淫羊藿、八角莲、芍药、曼陀罗、金荞麦、菊三七……公司负责人杨哲说,他是受父亲的影响从2015年开始发展中药材的,目前经营总面积有200多亩,培育各种野生道地药材100多种,村民还能到基地劳务增加收入,学技术、卖种苗,带动村民共同发展。 据了解,该村通过集约土地开发模式和村企合作模式,用活土地资源,引导村民自愿将承包地、撂荒地流转给村集体,由村集体统一托管、入股给经营主体,将产业园区集体资产经营权出租给经营稳健的合作社,累计收益52.2万元,按照收益分配重点向特困户、监测户和脱贫户倾斜原则,优先保障了三类人群稳定增收。 石坝子村稻渔综合种养基地 石坝子村的发展模式正是巴山镇发展五个农业的缩影。 “巴山镇的优势就是环境好、药材好,但是平地紧缺、土地分散,也因此我们坚持有机、品牌、设施、智慧、观光等五个农业发展方向,立体化、特色化发展,根据市场变化动态调节,不搞一业独大,中药材种植注重短平快,哪个药材价格高,就发展哪个产业,千方百计促进特色产业百花齐放。根据区域位置不同、环境不同,按照‘山顶、山腰、山脚’三个立体产业带,发展几十种特色产业,在山顶发展生态茶园600余亩、高山蔬菜2200亩,在山腰发展蓝莓、青脆李、车厘子等精品果园220亩,山脚下坝子发展特色菌园、道地药园、无公害水稻等1500余亩,家庭农场8个,培育腊肉加工坊、酒坊、电商直播、民宿旅游等三产融合新业态12家,打造‘田园宁强之云巅巴山’子品牌,成功举办‘云巅巴山插秧节、栈道花海艺术节’。”谈起巴山镇五个农业发展形势,镇党委书记如数家珍、信心满满:“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数字赋能,延伸产业链,促进农文旅融合,助力数字巴山高质量发展,提升两山转化效率,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