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精彩县区 >>宁强县 >> 宁强县“四个强化”扎实推进乡村生态振兴
详细内容

宁强县“四个强化”扎实推进乡村生态振兴

时间:2023-07-26     【转载】   来自:宁强发布
文章内容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全市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宁强县以“四个强化”作为重要抓手,多环节、全领域,深入实施乡村生态振兴,持续推动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重要支撑。

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围绕“村庄美、田园美、生态美、生活美”目标,统筹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等工程,持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稳步推进厕所革命,2023年,全县改造农村卫生厕所1002座,建成石坝子村、高寨子村等“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村34个。大力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投入资金950万元,落实卫生整治、道路绿化、景观节点、墙面生态彩绘等措施,有力改善农村环境。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面推行“户分类、组收集、村转运、镇(村)处理”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全县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的自然村组1694个,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的行政村200个,有效治理比例达到100%。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不断加大县、镇污水处理厂对周边村组的辐射带动能力建设,已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6个,逐步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应集尽集、应治尽治”。

强化农业产业绿色发展

成功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形成了具有宁强特色的“六绿六金”转化路径,助力绿色生态农业富民惠民。印发实施《宁强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2021-2025年)》,全县19家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100%,推行“茶、果、菌、药、畜”等循环生态农业和清洁养殖模式,稳步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推进畜禽粪污由“治”向“用”转变。制定发布《宁强县2023年主要农作物施肥指导意见》,示范“三新”技术2500亩,发布配方16个,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3万亩,新型肥料(水溶肥、生物菌肥和生态有机肥)施用500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达95%以上。印发《宁强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做好农作物秸秆资源台账建设工作的通知》,完成县级秸秆综合利用台账建设,开展“三夏”油菜秸秆机械粉碎还田和小麦留高茬免耕免耕技术,积极动员养殖企业多渠道收购秸秆,持续提升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利用等多途径、多层次的合理利用,秸秆综合利用达94.6%。

强化农村生态保护

印发《宁强县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落实地质隐患点清单化管理、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及培训演练等措施,持续构建农村生态防护屏障。全面推进全域绿化工程,落实全县357.47万亩森林资源管护责任,聘用生态护林员1352名,落实日常巡山制度,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实施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项目3.1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9.4%。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开展河湖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和源头治理,完成清理整治河湖“四乱”问题22个。投资9901万元实施汉江综合治理烈金坝村、桑树湾村防洪工程,投资273万元实施水土保持项目,预计治理水土保持面积6.5平方千米。全面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下达衔接资金1231万元,实施巩固提升农村安全饮水供水工程项目17个。开展农村安全饮水隐患排查整治,提高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保障水平,水质、水量、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均达到安全饮水“四条标准”。

强化生态振兴工作保障

先后印发《宁强县乡村生态振兴工作方案》《宁强县2023年度乡村生态振兴工作任务清单》,对乡村生态振兴各项工作任务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和任务细化,明确了11个牵头部门共22项工作任务,用好联席会议、定期调度、通报考核等有力措施,有序推进生态振兴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地。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安排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分别下达汉源街道办、高寨子街道办、阳平关镇等八个镇街人居环境整治项目资金共计1990万元。积极申报生态保护和修复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1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项目1个,总投资7000万。落实科技服务赋能乡村振兴,依托宁强天麻资源优势,重建天麻研究所,成立了天麻工作站,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开展长期科研协作,制定出台《宁强天麻生产技术规范》《宁强天麻种子与种麻生产技术规范》,成功申报天麻有机认证,以科技力量提升天麻产业附加值。建立了科技赋能乡村振兴产业顾问专家库,共有产业专家17名,科技特派员213名,分布于全县200个行政村。举办全县高素质农民培育中药材种植、中蜂养殖技术培训班,特邀相关领域专家现场授课,以科技力量赋能乡村生态振兴。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