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内容
2023 年 7 月 26 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猴痘防控方案》。 《方案》指出:2022 年 9 月,我国报告首例猴痘输入病例。2023 年 6 月以来,我国多个省份先后报告多例猴痘病例,引发新增本土续发疫情和隐匿传播的风险较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截图 在传播途径方面,猴痘病毒主要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病例的病变皮肤或黏膜传播,亦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长时间近距离吸入病例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及其它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感染传播。 人群普遍对猴痘易感,接种过天花疫苗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 在临床特征方面,猴痘潜伏期为 5~21 天,多为 6~13 天。病例出现症状后至皮疹结痂自然脱落并形成新皮肤前具有传染性。有调查提示一些病例可能在出现症状前 1~4 天存在传染性。 猴痘病程约 2~4 周,免疫力低下患者的病程可能较长。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多数病例症状会自行消失,也有重症和死亡发生,主要为儿童、孕妇和免疫力低下人群。 2022 年以来全球多国猴痘暴发疫情中,大多数病例临床表现较轻,部分病例无全身症状,皮疹仅限于生殖器、肛门直肠黏膜部位,死亡病例主要为未得到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2022 年以来全球非地方性流行区病例的病死率约为 0.1%。 《方案》指出,发现猴痘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及时转运至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如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病变部位已结痂,可转为居家隔离治疗,直至皮疹结痂自然脱落,解除居家隔离。 对病情较轻且具备居家隔离治疗条件的确诊病例,经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联合评估后,可直接采取居家隔离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