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内容
“最近天热,温度变化大,黄金梨处于成熟采摘期,枝条脆弱,大家在取袋时一定要小心。近日,洋县纸坊街道草坝村的“土专家”王建宏在村里一处果园里,给村民一边演示一边讲解黄金梨取袋时的注意事项。 草坝村的万亩梨园是草坝村的“金字招牌”。每年3月,数万名游客来此赏花观景,8月,游客们又纷纷前来采摘品尝梨果,体验农耕生活。 “黄金梨树是我们草坝村的‘摇钱树’,让村里的果农尝到了甜头。如今,周围村子的村民也跟着种。”种植大户刘小刚笑着说,这几年,他家的8亩梨园年收入均超过8万元。 “一棵5年树龄的梨树产量可以达到150公斤,至少能卖1500元。亩收入超过1万元。”草坝村党支部书记刘煜华说,2022年,草坝村集体经济达到22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万元。 草坝村的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的日益向好。草坝村地处汉中盆地,位于朱鹮保护的核心区,是朱鹮从高海拔区域到低海拔区域移动的第一个落脚点。“草坝村这地方很有灵气,适合各种鸟类栖息繁衍。在村南边的树林里,有20多种鸟,朱鹮是其中之一。”草坝村村民、洋县朱鹮爱鸟协会会长华英说,“在我很小的时候,村里人把朱鹮叫‘红鹤’,把它看作我们村的守护神。村民都认为谁看到它就代表谁会有好运气,不允许任何人伤害和吓唬‘红鹤’。” 保护鸟类是草坝村人义不容辞的大事。使用有机肥、太阳能杀虫灯……村民进行农业生产时,全部执行有机农业的生产标准,使朱鹮活动区的生态得到有效保护。正是这份付出,换来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为草坝村有机产业发展创造了先决条件。 2009年,该村成立了朱鹮湖果业专业合作社,以“支部+合作社”的管理模式和“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实现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该村严格按照有机产品生产“七个一”管理机制,实行标准化生产。村上建设有机水稻油菜基地1万亩,投资2600万元,建成有机大米、有机食用油生产线3条以及酿酒、黑米醋、果蔬脆片、黑米茶等产品完善的农产品加工、储存、营销体系。 为了延长产业链,发挥产业最大效益,2017年,草坝村邀请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研究所刘彦随院士及其团队成立“朱鹮湖果业专业合作社院士专家工作站”和“中国现代农业与乡村振兴研究示范基地”。村上自筹资金140余万元,建成产学研交流实训基地,支持人才项目研发,推动人才技术创新、科研成果转化。以有机黑米为原料的黑米酒和有机黄金梨酒等产品研发成功并批量生产,销往一线城市,深受消费者喜爱。 随着生态环境日益向好和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017年,草坝村投资3000万元,打造梨园、水稻田园、农耕体验园、筼筜谷和草坝游客集散中心,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年接待游客量约4万人,旅游年收入约200万元。 “这里风景宜人、空气清新,既能看到朱鹮,又能体验采摘梨果的劳动乐趣。”8月7日,游客任秋霞说。 如今的草坝村,风景宜人、设施完善,呈现出“村前米粮川、村后花果山、村内大花园”的景象,成为众多游客休闲度假、旅游打卡的首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