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精彩县区 >>宁强县 >> 宁强指尖“非遗” 绣出美好生活
详细内容

宁强指尖“非遗” 绣出美好生活

时间:2023-08-26     【转载】   来自:宁强发布
文章内容

近日,位于川甘陕交界地带的宁强县通过国家验收,被正式确定为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而作为当地羌文化重要载体之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羌绣,也再度受到了广泛关注。近年来,当地群众在峰峦叠翠的秦巴山区中大力传承和发展羌绣、羌编等传统技艺,并依托乡村旅游让贫穷落后的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活也变得更加富足美满。

时值盛夏,当地旅游名镇青木川游人如织、百业兴旺。笔者来到该镇青木川村羌绣合作社,各色羌绣制品琳琅满目铺满货架,品种约有300余种。店门口,几名绣娘正聚精会神挑针刺绣,一根根彩色的丝线在姑娘们灵巧的指尖来回穿梭,一幅幅构思精巧、精美绝伦的绣品渐次浮现在人们眼前。绣娘们娴熟的技艺和富含羌族风格的绣品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围观。

甘肃游客梁保林说,我们从很干旱的定西来到咱们宁强县青木川镇,确确实实让人感到很振奋,这个地方的民风很淳朴,当地的羌绣产品,尤其是小包包、妇女同志用的披肩等做工都特别精细、而且图案精美,我很喜欢,我也决定挑两件,拿去给小孩,也让他们享受一下。

羌绣产业的发展丰富了当地旅游业态、也带动当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让身居大山间的群众在家门口实现致富增收。同时,还带动了全县1300余名绣娘灵活就业,年增收5000元以上,全县羌绣年产值从2017年的120万元上升到了去年的1600余万元。

该县青木川村羌绣合作社负责人何艳萍说,青木川以前是个很偏远落后的地方,我们靠常年在外面打工来维持生计。自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来,家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源源不断地游客来这里旅游消费。我们回到家乡后,从事祖辈传承的羌绣技艺,收入越来越高,一年能挣40至50万元,日子也越来越好过了。

今年以来,当地旅游业逐渐升温、旅游市场也迅速回暖。该县也在近几年的发展规划中持续加强景区建设、深挖羌文化内涵,加强与中央民族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各大高校合作,打造精品民宿、开展民俗表演,不断推出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文创产品,极大丰富了当地旅游产品,吸引各地游客到此旅居游玩。

青木川镇景区管委会规划建设科科长姜成奇说,青木川景区围绕建设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为契机,不断深挖和丰富羌绣内涵,壮大羌绣产业,促进当地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带动当地羌编、羌族服饰、羌族民俗表演、文创产品、特色美食、民宿酒店等多产业共同发展。今年以来,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72万人次,实现旅游门票收入326万元,旅游综合收入7.7亿元。总体呈现总体回暖、强势复苏的可喜局面。

近年,宁强县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不断探索文旅产业与生态、农业、科技融合的“羌文化+”助力“两山”转化的“羌绿增金”模式,丰富了“两山”转化的深度和广度,让生态拉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潜力不断增强。截至今年6月底,全县累计接待游客415.5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9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5.7%、21.3%。全县重点景区(3A及以上)累计接待游客326.23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0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1.8%、39.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