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内容
“吴书记,我们舍不得你走。”“吴书记,有空常回来看看。”一句句朴素的告别,体现了驻村干部与群众的鱼水之情,饱含了干部对群众的赤子之心。8月21日,在宁强县禅家岩镇岩房坝村委会正在开展驻村第一书记轮换工作,国网宁强供电公司派驻岩房坝村第一书记吴辉正耐心仔细向接任同事逐项移交工作内容,群众闻讯而来为吴辉送别,回望两年的驻村工作,听到群众的问候,他眼眶不由自主湿润。 吴辉是一位有12年军龄的转业军人,先后在原兰州军区空军和西部战区空军部队服役,从部队一名战士逐步成长为警卫排代理排长,12年间8次被评为优秀士兵和优秀士官。转业后,从2021年11月驻村以来,吴辉就把岩房坝村当作了自己的家,从电网转战到田间地头,从心里没底到得心应手,村里的群众都成了他的亲人。如今,驻村生活要结束了,他也获得了“宁强县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的荣誉,这是一张被党组织认可的“毕业证”,面对吴辉的离开,村民自发相送,这是一张被群众认可的“毕业证”,两张“毕业证”,都是对吴辉这两年驻村工作的最好诠释。 迅速转换角色 融入乡村工作 “刚到村上时,村支书向我述说公司在脱贫攻坚期间的真诚奉献,他言语间流露着肯定与赞扬让我感到骄傲和倍受鼓舞。”时隔两年,吴辉再次回想起来,当时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 怎样才能尽快完成从电力职工到驻村干部的角色转变?怎样才能继承好公司前辈们踏实肯干、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他暗暗给自己定下目标,就是做好最基本的两件事。一是掌握好相关政策,二是和老百姓打成一片。 “掌握好相关的政策,走访调研时才能恰当地为群众答疑解惑,才能制定出可行的帮扶计划,说话办事才能有公信力,取得村民的信任。”吴辉告诉记者。 “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帮助我家渡过了难关。”村民郭安勤回忆,“去年10月的一天,吴辉一早来到我家,看到我妻子陈素芬面色不好,便主动了解病情,得知每半个月要去市里的3201医院进行化疗且花费高额医药费,后来他在镇村来回奔跑协调,申请开展监测对象认定程序,最终落实了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低保、临时救助等帮扶措施,给我们家带来了生活的新希望。” 从刚接触农村工作的忐忑不安到与群众打成一片,从严谨细致的电力职工到心中装着民情的第一书记,只用几个月的时间,吴辉就迅速完成了角色切换,把自己融入农村大家庭之中,用自己的知识和责任感,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担当作为。 自驻村以来,吴辉遍阅陕西乡村振兴局官网文件,宁强县驻村帮扶工作手册、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等内容,进行详细学习。同时,遍访岩房坝村每户人家,在与他们拉家常的过程中,快速摸清村内脱贫户、“三类户”、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适龄儿童、高龄人群的实际情况,健全完善相应资料,制定切实精准的帮扶计划措施,渐渐成为村民心中“咱岩房坝的人”。 倾心真帮实扶 赢得群众信任 “吴书记用心用情的帮扶,群众都看在心里。”村党支部书记张文贵回忆,2022年,受疫情影响,村民种植的7000余斤辣椒无法出售,吴辉就在农田拍视频,编辑成图文信息在抖音、宁强先锋等平台宣传寻找销路,周末就到市区农贸批发市场推介村里的农产品,最终找到了辣椒的销路,解决了农户燃眉之急,并建立了长期供货渠道。 “民生无小事,驻村帮扶就是要给村上和群众解决具体问题,让他们遇到难事有依靠、有主心骨。”这是吴辉的体会。2022年11月10日,村民胡朝文给吴辉打来求救电话,说他87岁高龄的爷爷突然倒地昏迷不醒。挂断电话后,吴辉立即与村医一同赶往他家,为了查清病情,吴辉开车把老人送到宁强天津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协助办理住院手续,返回村上已经是晚上12点多了。“他跟自己亲戚一样,经常到家里看望我们,有小吴在,我踏实。”胡朝文说。 为争取资金,发挥国网“乡村赋能”项目建设便利,他详细做好方案并邀请公司主要领导到村上调研,协调15万元资金修建村文化健身广场,安装健身器材,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得到群众广泛赞誉。今年,公司发挥电力专业优势,再次捐赠“国网赋能乡村工程”生态惠农行动定点太阳能路灯帮扶项目。 吴辉说:“驻村取得的成绩不是个人的,而是集体的荣誉,离不开单位的支持。定点帮扶单位主要领导,每年都挤出时间多次到村调研,现场协助驻村工作队解决实际困难。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入深林。近日,我还将利用半个月新老书记交接过渡期,将我驻村工作时的所感所想与接任同事交流探讨,传承好公司优良的工作作风,为岩房坝村乡村振兴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