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庙镇罗帐岭村位于区政府驻地西南25公里处,总面积15平方公里,辖18个村民小组832户2705人。全村以茶叶、中药材、山药种养为主导产业,近年来,罗帐岭村紧扣山清水秀、生态宜居、村美人富的发展目标,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强化基础建设,实施环境整治,着力建强美丽乡村,提升文明乡风。先后被评为区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市级“文明村”、市级“卫生村”。
基础硬件重投入,完善设施提“颜值”
积极抢抓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等政策机遇,持续加大道路、水利、通讯、住房、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全面改善,持续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组建环卫队1支,配备垃圾清运车2辆,安装钩臂箱3个,垃圾箱60只,农村私搭乱建、乱堆乱放等现象取得明显改善,人居环境显著提升。投资1500余万元新建罗帐岭移民安置点,硬化入户道路16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150余盏,公共文化设施有效补齐。新建350㎡的文化活动中心,集电子信息室、图书室、老年活动室为一体,配备录像放映、投影机、电视机、电脑等设备,接入宽带网络,达到文化信息资源集成利用。统筹阵地资源,高标准建成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配套升级文化活动广场、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等群众性文化活动阵地,新建面积200余平米的乡村大舞台,改造提升篮球场标准化建设,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
精神塑造重氛围,文化熏陶提“品质”
深入挖掘种茶、制茶传统文化价值,积极弘扬茶文化,利用茶叶产业园区环山观光步道,新建茶叶文化长廊300余米,展示茶叶从采摘到制作的全过程。在村内主干道,以墙面、灯杆为阵地,建成文化长廊200余米,制作了一批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的宣传图展,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在村部周边,依托墙体、广场、宣传栏等载体,利用道德楷模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榜、十星级文明户公示榜等宣传阵地,广泛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乡风文明、移风易俗等内容。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演出、电影放映等文化活动,年均开展文化活动10余场次,每月至少放映1场公益电影,多举并措,不断活跃文化生活,提振群众“精气神”。
日常行为重教化,道德实践提“气质”
依托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吸收吸纳党员干部、专业技术人员、文艺骨干、退役军人等45人,组建志愿服务队,围绕“五项工作”,以院坝会、上门走访等形式,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文明交通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积极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成立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乡贤文化促进会等村民自治组织,推举德高望重的乡贤为成员,每季度组织道德讲堂活动,开展道德评议,评选表彰“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先进典型,宣传优良家风、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点评丑恶现象,不断规范村民行为,做到好人好事有人传,坏人坏事有人管。积极开展移风易俗整治,强化红白喜事规范管理,广泛调研发动,出台红白喜事办事规范,明确办事流程、酒席标准等具体细节,倡导白事红事简办、其它喜庆不办,构建村民共同价值准则,逐渐形成“崇尚文明、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婚丧事宜大操大办、盲目攀比等歪风邪气得到了明显扭转,举办红白事的群众平均压缩开支30%左右,大大减轻了群众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