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内容
眼下,传统的农业耕种情景已逐渐淡去,智能化、自动化、机械化生产唱响了主旋律。智慧农业已经在天汉大地上生根发芽,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汉中农业产业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 提到耕作,人们会首先想到土壤。而在宁强县大安镇新民村的羌源山耕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基地大棚里,一种最为先进的无土栽培模式——气雾栽培,让耕作从平面向空间拓展延伸,实现了耕作的广泛性。 走进羌源山耕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的基地大棚,只见一排排栽培墙、栽培箱的墙面、箱体上布满圆孔,新鲜水灵的瓜果蔬菜从圆孔中探出“脑袋”,长势十分喜人。 ▲ 资料配图 “气雾栽培就是将营养液雾化成小液滴,直接喷洒到农作物的根系上,雾化到根部,给农作物提供水分和养分的栽培模式。通过雾化将营养液直接喷洒到根部,可以让农作物充分吸收水、气、肥,吸收率可达95%,生长周期也能缩短三分之一。具体什么时候喷水,多长时间需要喷水,都是由计算机自动控制。”该合作社负责人姜山介绍,气雾栽培主要是将大、中、微量元素通过一定比例配制成营养液,然后通过计算机系统的智能化控制,以水肥一体喷雾的形式让作物吸收营养。智能化控制可以很好地调节水分、温度、营养、光照等,让作物长期处在一个非常优越的环境里。 “耕地面积是有限的,一亩地就是一亩地,气雾栽培方式可以利用立体空间来增加种植面积,达到普通种植面积的两倍、三倍甚至五倍,产量是普通种植的7倍。而且这种技术可以解决连作障碍问题,利于品种的更新换代,同样的产品,可以一直种下去。此外,营养液中不存在大肠杆菌和重金属,在种植全程不施用农药,种植出的瓜果蔬菜属于绿色无公害产品,可直接食用。”姜山说道。 ▲ 资料配图 不仅如此,羌源山耕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的气雾栽培设施在每次雾化后,多余的水还会回流到控制中心,经过矿物元素的再次配比,进行循环利用。因此,气雾栽培的用水量只有传统农业的10%,非常环保,既降低了成本,又实现了增产提质。 目前,该合作社基地大棚整体面积约20亩,建有大小、形式不同温室10座,种植了水果黄瓜、口感型番茄等10多种瓜果蔬菜,年产值达70多万元。 “这几年,经过我们的精心栽培、科学管护,蔬菜、水果长势一直不错,菠菜15天就可收一茬,一年可连续割叶6茬,水果黄瓜年亩产高达2万斤,番茄的单株产量比土壤栽培增加25.3%等,基本实现了日日出芽菜、月月有叶菜、季季有水果的目标。今后,将着力打造自己的品牌,依靠科学技术,向着年产能300吨无土气雾栽培蔬菜进发,并且将家乡的产品带到更大的市场去,带动更多农户实现增收致富。”姜山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