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内容
秋雨过后,天气格外凉爽,位于大毛垭的大唐农庄迎来了一波游客潮,院里汽车停得满满当当,好不热闹。 ▲近日,镇巴农家乐迎来许多外地游客 “外地游客能到镇巴的这些农家乐吃饭,就是冲着一个‘土’字,都想着是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大唐农庄老板娘谢发勤对记者说。 为迎合游客的尚“土”心理,最近几年,夫妻俩将“土”作为农家乐的理念来经营,致力于在“土”字上勤做文章。 “游客喜欢吃家常菜,他们喜欢自己去地里摘菜、去池塘里钓鱼,今年地里的玉米棒子,大部分被游客摘来吃‘烧苞谷’了,我们这里除了盐其他的都是土产。”谢发勤自豪地说道。 去年以来,大唐农庄专门打造10亩时令蔬菜园和10亩猕猴桃采摘园,让游客体验原汁原味的农耕文化。同时承包10亩鱼塘,投放鲤鱼、草鱼、青鱼共2万余斤,用于客人休闲垂钓,十足的“土”味儿深受游客欢迎,不少人多次来农庄游玩。 来自汉中的顾客陈女士就是“回头客”之一,她高兴地说,“我周末就带着家人来到农庄游玩,虽然路途远了点,但是镇巴山青水绿,空气清新,土菜最地道,孩子也玩得开心,我们都愿意来。” ▲农家乐成为游客周末游玩的首选 据了解,近年来,镇巴县委、县政府通过政策支持、资金奖补、技能培训等方式,鼓励支持农家乐发展转型。大唐农庄荣获市级“汉家乐”农家乐称号,得到奖补资金5万元,去年农庄共接待游客1万多人次,收入达到40余万元。带动本村留守劳动力20余人在家门口务工,人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 未来,夫妻俩还将农庄旁边的20亩地继续改造成蔬菜采摘园,组建木屋,搭建帐篷,扩展休闲场所和开发娱乐项目,带动农产品销售的同时给周边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农家乐外景 镇巴县去年接待游客突破110万人次,旅游收入总额超5亿元。如今在镇巴,像大唐农庄这种能紧扣政策和市场风向、成功转型的农家乐,不低于40家。这也是镇巴打造“山水、乡村、休闲、康养”的文旅、产旅、商旅深度融合发展的一个侧影,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