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内容
眼下,勉县周家山镇已经完成水稻收割。与往年不同的是,田间地头再也看不到焚烧秸秆留下的焦土和灰烬。稻谷归仓后,村民把稻草卖给当地的编织厂进行加工,让“丰收烦恼”变成了“全链喜悦”。 稻草能做什么呢?在勉县定军山草制品专业合作社联丰加工点,伴随着装卸车和打捆机具的轰鸣声,原本让农户们头疼的稻草,经过机械和工人们的加工变成了草帘、草绳、草支垫、草袋等产品,用于铁路货物运输之间的衬垫和设施农业上的保温草帘。 “秋收后,我们将稻草收上来进行原料化利用,加工成环保材料,既给农民增加了一笔额外的收入,又给合作社带来了不少收益,还减少了环境污染,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勉县定军山草制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许力说。 草编产业是秸秆原料化利用的生力军,许力介绍,该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这些年,他们采取年初到川甘和省内等有关企业和厂商签订供货合同,聘用稻草回收经纪人收购稻草等措施,年均回收稻草近5万吨,稻草回收覆盖勉县、汉台、南郑、洋县等周边县区,使6万余亩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为3万余农户增收1800余万元。在稻草收购中每年为社员让利分红120万元,支付员工工资140万元,为农民提供了增收的有效渠道,也为秸秆离田和转化利用提供了好去处。 我市是传统农业大市,今年全市小麦、油菜、水稻、玉米四大类农作物秸秆预计产生量118万吨,可收集量101.2万吨。近年来,我市以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为主攻方向,通过加大农机补贴政策力度培育壮大了一批秸秆综合利用市场主体,并筛选引进了一批适合我市地理条件的小型玉米收获机、秸秆粉碎还田机、饲草料粉碎机等新型机械,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和市场运行机制,打造了“收、运、储、加、用”综合利用绿色产业链。 在金泉镇勉县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的300多亩农田里,玉米茎穗双收机、农用运输车正在来回穿梭。摘穗、剥皮、秸秆粉碎一次性完成。这些粉碎的秸秆通过发酵,就成为养殖场的优质饲草。 该合作社负责人介绍,“目前合作社有玉米青贮收获机、青贮揉丝打包机、秸秆捡拾打捆机等农业机械(具)83套,为合作社成员及周边小农户提供‘耕、种、管、收、秸秆处理’机械化作业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既增加了农户种植效益,也促进秸秆综合利用。” 除了秸秆原料化和饲料化综合利用,我市还积极指导西乡、留坝县等县区采用秸秆粉碎加工食用菌基料等技术,开展专业化生产,并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和秸秆还田技术,通过秸秆机械化粉碎直接还田、堆沤制肥还田等多种形式,调节土壤物理性能,增加土壤氮磷钾含量。 记者从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了解到,截至10月中旬,我市四大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总面积360.42万亩(共计92.6万吨),综合利用率91.5%。一根根秸秆在“综合利用”的理念下,开发出更多的用途,“生态包袱”逐渐变成“绿色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