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精彩县区 >>洋县 >> 洋县:三产结合、三生融合,县域经济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详细内容

洋县:三产结合、三生融合,县域经济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时间:2023-10-31     【转载】   来自:汉中视听
文章内容

洋县地处秦巴山区,属于国家首批25个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全县总面积480万亩,森林面积近38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8.6%;县内有朱鹮和长青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县域面积的77.5%属于秦岭保护区范围。

近年来,洋县全面践行“两山”论,紧扣“绿色循环、生态宜居”战略定位,围绕“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主线,不断挖掘生态产品潜在的巨大经济价值,以打造“国家级生态产品供给基地”为目标,以“三品一标”为抓手,坚持全产业链开发和“三生”融合发展,创新打造“有机产业+米、果、菌、药、畜”农业主导产业,实现了“三产结合”、“三生融合”,推进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现代农业实现新跨越


聚力打造了汉江两岸平川区优质稻米、东西部丘陵区水果及薯芋、南部丘陵区菌菇、中低山区木本药材及林特、宜养区畜禽及水产养殖五大产业带,2022年粮食收获面积50.58万亩,产量17.22万吨,油料收获14.46万亩,产量2.62万吨,实现十九连丰;发展水果11.89万亩、食用菌20万架850万袋,中药材留存16.52万亩,饲养生猪60.10万头,稻渔综合种养5546亩,水产养殖1.7万亩。

2022年实现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2.05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212.61亿元的33.9%,呈现出结构优化、品质提升、面积增加的“三增”局面。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168元,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乡村宜居和美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基地建设取得新突破


全县认证有机产品15大类110种17.5万亩,有机基地面积稳居全省第一,认证的有机鱼、禽、蛋等产品填补了陕西省有机养殖的空白;建成西北最大的有机稻渔综合种养试验基地,探索出“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新模式;建成全国最大的有机厚朴基地和有机牡丹基地,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品牌建设实现新突破


编制了《洋县有机品牌发展战略规划》,申报“洋县五彩米”、“洋县黑米酒”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件;成功加入亚洲国际有机联盟,洋县成为全国第二个加入该联盟的地方政府;注册“朱鹮牌”商标6大类50多种,“朱鹮之原”集体商标2件,产品商标21件,实现了“朱鹮”有机品牌全覆盖。有机黑谷酒、五彩米、红薯粉条、黑米醋、香菇、木耳等有机产品畅销全国多个地区。“朱鹮”和“有机”已经成为洋县的靓丽名片和形象代言。




多区联建再创新辉煌


先后成功创建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全国朱鹮生态保护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省级特色专业园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正在奋力创建“国家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基地”和“陕西省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陕西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以“多区联建”为特色的有机产业已成为洋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走在了陕西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融合发展呈现新格局


坚持以有机基地为基础,以加工园区为核心,以品牌打造为引领,走三产结合、三生融合发展道路。西北最大的集有机产品科研、加工、物流、信息、服务一体化的有机产业园区基本建成,有机产业集群日益壮大,2022年实现园区总产值35.3亿元,聚集示范作用初步彰显;打造了以有机中药材与红色旅游相结合的华阳景区;以有机粮油、梨果、牡丹观光相结合的朱鹮梨园景区;以有机猕猴桃、荷蛙共养与蔡伦纸文化相结合的龙亭田园综合体等,有机种养、工业园区与生态旅游相融共生、互为补充,促进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循环可持续发展,洋县的绿水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



seo seo